查看原文
其他

又1.6万人回家!小区封控已久,为何不断阳?上海回应!累阳近28万,9例重症,1例33岁,均未接种疫苗!保供保链,这些高速恢复!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上证导读

最新数据显示,又有超过16000出院或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截至4月13日,上海本土阳性感染者已接近28万,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接”超过28万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在今天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轻型,少部分是普通型,还有9例重型病例。


这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1例33岁,其余8例均为老年人,最小的70岁,最大的93岁。他们均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以及高龄等高风险因素,他们均未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所以,疫苗还是要注射,没有打加强针的市民们,抓紧了!


切实筑牢闭环防线,广大市民仍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面对强大的奥密克戎,封控已久的小区也可能出现阳性感染者,因为除了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物资流通也存在安全隐患!热衷团购的市民尤其小心!


创建更多“无疫小区”,金山区正在进行有效探索。


金山区朱泾镇党委书记夏红梅表示,“三区”划分后,镇里形成9个封控区、7个管控区、93个防范区。朱泾镇研究了一套针对防范区的管理办法:先防后放,管住人、守住门,做到有限开放、有序流动。目前,防范区已开放大卖场、超市、药店、母婴用品店、村居卫生室等五类场所。


保供保链得到了长三角各省市的积极响应。江苏要求,4月13日24时前恢复开通52个高速道口。安徽要求此前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4月12日12时前恢复通行、运营。此外,杭州市也在4月12日24时起恢复已关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


上海针对四类人群,兜底!目前,上海正加紧完善针对独居老人、重症病人、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的兜底机制,及时发现人群、精准排摸需求、快速解决问题,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的民生底线。


12罐可乐换出一个小超市,上海一业主“以物换物”火了!一场无偿的可乐分享,变成了暖心的接龙置换游戏:有人贡献了蔬菜,有人拿出了肉类,有人翻出小朋友的盲盒玩具……“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以物易物,以爱换爱,特殊时期邻里间的情谊,让网友直呼:太暖、太可爱!



上海昨日出院737例、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5406例


4月14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3场新闻发布会在线上举行。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4月13日,上海市新增2573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514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573例确诊病例中,2200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259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11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2514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24548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598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今天发布的2573例确诊病例,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浦东新区1139例、闵行区372例、黄浦区227例、徐汇区143例、松江区131例、虹口区121例、长宁区105例、青浦区99例、杨浦区54例、嘉定区54例、静安区49例、普陀区45例、宝山区13例、金山区12例、崇明区7例、奉贤区2例。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上述2573例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有25146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均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4月14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280120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234239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已排查到在沪密接的密接124736人,均已落实管控,其中12251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余正在检测中。


昨天,上海市出院737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5406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近几天,出院和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比较多,属地要妥善做好交接工作。同时也请出院出舱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7天居家健康监测和检查。


小区封控为何仍不断“阳”?

上海疾控分析三原因


市民关心,小区封控已久,为什么还不断出现阳性感染者?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介绍,不少市民对此会有这样的疑问,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筛查数据有一定的延时。核酸筛查工作量很大,检完后如果发现有阳性混管,还要单采单检复核,对检出的阳性人员,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准确的相关医学信息、个人信息,同时还要完成上报审核等工作。


二是存在家庭聚集性传播。造成本轮疫情的毒株是奥密克戎ba.2变异株,具有隐匿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我们观察到的潜伏期大多为3-5天。家庭内传播是当前主要的传播途径,一般来说,家庭内发现1名感染者时,往往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已被感染,但尚处在潜伏期内,会在后续的筛查中被陆续检出。


三是在全域静态管理阶段,虽然居民足不出户,但仍有很多物资在流通。如果存在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不排除接触后造成感染。


上海目前9例重症,

均有严重基础性疾病、均未接种疫苗


昨天“健康上海”公布的病例信息提到有几例重症,能否介绍一下这些病例的情况?


吴乾渝介绍,目前,上海市本土新冠感染者数量多,除无症状感染者外,在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轻型,少部分是普通型,还有重型,目前有重型9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这9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1例33岁,其余8例均为老年人,最小的70岁,最大的93岁。他们均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比如重症免疫性疾病、晚期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等)以及高龄等高风险因素,他们均未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我们依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按照一人一方案原则,增配救治力量,开展多学科专家会诊,针对重型患者伴随严重基础性疾病的特点,在积极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中西医结合,协同施治,辨证论治,密切关注病情情况,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针对本次疫情确诊病例人数增多、涉及老年人数量上升、重型病例开始有所增加的情况,我们已统筹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市公卫中心、瑞金医院北部院区等8家定点医院的救治力量,在治疗新冠的同时,对这些患者原有的基础性疾病开展多学科治疗。


防范区较多的金山如何做好“三区”管理?

有限开放,有序流动!


分区分级管理后大家担心少量人员流动又会增加防疫难度。金山最早公布分区,防范区也比较多,目前是怎么做好“三区”管理的?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党委书记夏红梅在会上介绍了金山区朱泾镇的做法。夏红梅表示,朱泾镇是金山老县城,既有城市地区,又有农村地区,常住人口近一半是老小群体,对外大大小小的通道很多,防控难度比较大。“三区”划分后,镇里形成9个封控区、7个管控区、93个防范区,防范区最多,但也相应增加了人员流动风险。为此朱泾镇研究了一套针对防范区的管理办法。


夏红梅表示,“有限开放”,一方面是开放对象有限,朱泾镇制定了“四张清单”,明确开放的村、居、商铺、企业名单及管控措施。目前,已经开放了大卖场、超市、药店、母婴用品店、村居卫生室等五类场所。另一方面是开放范围有限,严控对外大小通道,人员仅限于镇域范围内流动。在对外道路路口我们安排公安、城管、特保等,落实24小时值守,在镇域内开展不间断巡逻,严防人员跨镇流动,严控人群集聚。


夏红梅表示,“有序流动”主要是管住“两头”,实行出发地和目的地两头“两点一线”流动。管住“出发地”,把住出入口,实行分批分时、每天每户、一人一次进出小区。比如,朱泾镇设计了“一证一册”,也就是“一户一张通行证、一小区一本记录册”,居民凭通行证进出,进出次数登记在册。又比如,朱泾镇设计了“一图一圈”,也就是一张商超布点图、一份居民就近购物辐射圈,引导居民就近购物。管住“目的地”,把住场所门,事前实行电话、网络预约,控制人员总额;事中维护现场秩序,落实场所码、“一戴三查”、排队两米线等要求;事后落实场所内营业人员“1+1”检测,定时开展全面环境消杀。这个过程中,一旦防范区内出现阳性病例,朱泾镇第一时间提级管控。


“关于封控区、管控区的管理,在严格实行足不出户、人不出小区等要求的同时,尽力做好生活保障。这当中,关键是打通’最后一百米’。”夏红梅表示,朱泾镇探索了“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人一楼”,一名村居干部或志愿者包干一栋楼。“一楼一群”,每个楼栋建立一个由村居干部、楼组长、楼栋居民组成的微信群,实时进行信息对接。“一天一问”,每天在微信群里问居民需求,上门或者电话走访特殊群体、困难群众的需求。“一送一接”,每个村居委成立一支接单送菜送药小分队,形成“村居民电话下单+村居委统计+集中采购+志愿者上门配送”的模式,努力解决好居民买菜用药需求。如朱泾镇封控区的一位社区家庭医生,基本每日要为100多名居民代配药。


疾控专家释疑:上海每天新增感染者居高不下,

流调工作还在开展吗?


现在每天新增感染者这么多,流调工作还在继续开展吗?目前疫情形势下流调的重点是什么?


吴寰宇表示,目前上海市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流调工作仍然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需要对每一例新发现的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进行流调。


现阶段流调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聚焦对核心流调信息的调查。通过核心信息调查,尽快明确有无关联病例和关联疫情、有无可疑的暴露史,尽快追溯病毒感染来源同时判定密切接触者。


另一方面,现阶段也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工地、企业等集体单位进行流调。这些集体单位人员密集,交流频繁,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因此,在发现阳性感染者后,需要第一时间开展流调并在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防控措施。


目前,除了追踪传染源,排查密切接触者,阻断家庭、社区或集体单位传播外,还需要重点对每天新增阳性感染者的流调信息及时进行汇总分析,掌握新增阳性感染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的分布特点,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排查疫情防控风险点,及时识别和消除风险因素,为下一步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在此也再次感谢市民对我们流调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保供保链,

长三角部分高速公路恢复通行


江苏13日要求24时前恢复开通52个高速道口


据新华日报报道, 4月13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信厅、商务厅联合召开多措并举保障供应链稳定通畅工作视频会议。根据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最新通知要求,4月13日24时前,对目前关停的高速路口进行适当调整,恢复其中40%,即52个道口正常通行。今晚调整到位后,还将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进行动态调整。


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各地要迅速启动区域协调的保通保畅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确定的全省统一的公路查验标准,不得再增加限制措施,要对来苏返苏车辆严格做好分类闭环管理,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到交通物流畅通有序。


为全力保障民生物资、重要生产物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4月13日晚,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信厅、商务厅联合召开多措并举保障供应链稳定通畅工作视频会议,并发布公铁水空物流主要通道清单,包括相关场站、港口、航运公司等重要节点、重要线路的具体联系方式,以及航班、航线的开行情况,供生产企业、内外贸企业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安徽:此前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4月12日12时前恢复通行、运营


据安徽日报报道,近日,安徽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高速公路通行管控措施,做好高速公路保通保畅。对于此前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于2022年4月12日12时前恢复通行、运营,确保全省高速公路网安全畅通。


据悉,4月1日至11日,安徽省高速公路出口放行绿色通道车辆2.73万辆次,其中跨省通行绿色通道车辆1.79万辆次,采取紧急方式免费放行车辆累计5442辆次。


交通运输部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疫情医疗防控物资、鲜活农产品、重点生产生活物资、农资、能源物资、邮政快递等各类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及时开辟专用通道,按照“三不一优先”原则加快车辆放行速度。4月3日以来,先后保障安徽省11个地市3个批次共10500名援沪医疗人员运送车辆驰援上海,保障阜阳、合肥等多地援沪物资运输车辆快速通行。


杭州市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恢复通行


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12日发布《关于恢复杭州市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措施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表示,为全力做好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从2022年4月12日24时恢复杭州已关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具体内容通告如下:


恢复通行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

1.绕城高速袁浦出口

2.绕城高速龙坞出口

3.绕城西复线楼塔出口

4.绕城西复线富阳南出口

5.杭金衢高速张家畈(所前)出口

6.杭长高速黄湖出口

7.杭徽高速太阳出口

8.杭徽高速颊口出口

9.建金高速梅城出口

10.杭新景高速富春江出口

11.杭新景高速淡竹出口

12.杭新景高速大同出口

13.千黄高速宋村出口


上海针对四类人群,兜底!


越是“沉默的少数”,越需要投入格外关爱。疫情之下,独居老人、重症病人、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更加突出,需要社会各方的格外关心。

目前,上海正加紧完善针对上述四类人群的兜底机制,及时发现人群、精准排摸需求、快速解决问题,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的民生底线。此外,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相关单位也分别开通募捐平台,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为关心关爱特殊人群提供更坚实保障。

关心关爱独居老人
疫情之下,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牵动社会各界的心。市民政局充分落实主管职责,将疫情防控期间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纳入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各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对高龄独居的困难老年人开展摸底排查,聚焦特困老年人、孤寡老人、纯老家庭,或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暂时无人照料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重点排查老人日常生活需求、健康状况等情况。

在线下服务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各区纷纷搭建起“线上+线下”服务保障机制,通过科技赋能,落实线上关爱帮扶,持续受理老人来电,热线每日不间断拨出电话,聚焦独居、高龄、行动不便等重点人群开展主动关爱、防疫宣传、需求问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及时掌握老人疫情期间的居家状态、身体状况、困难诉求。

对不少独居老人来说,“一餐饭”是最大的刚需。目前,上海坚持为老送餐“不打烊”,各街道(镇)组织社区志愿者,接力做好辖区内特殊老年对象送餐到楼组或送餐上门服务。在徐汇区徐家汇街道,一支15人组成的送餐员队伍仍坚持服务,尽力保障老人每天都能准时收到冒着热气的餐食。志愿者们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社区团购、线上代为采购、联系街镇相关保障部门等多种形式,帮助老人解决买菜问题。

配药就医方面,通过居委干部等精细排摸辖区老年群体用药刚需情况,形成清单后统筹安排居委、志愿者代配药,同时,充分发挥街镇牵头总控作用,确保社区用药需求第一时间有响应、有反馈、有安抚、有处置,相关部门积极倡导街道(镇)成立配药小组(分队),对确实存在困难的问题,及时反馈至街镇。

受疫情影响,相关为老服务场所暂停开放,但对于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仍在遵守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继续开展。自3月28日起,全市目前仍有550多名居家养老护理员克服各种困难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为1600多位刚需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3000余人次。目前仍居家的养老护理员,还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服务对象,关心关爱其日常生活情况。

在社区一线人员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养老顾问、“老伙伴”等社区志愿者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据统计,3月28日至4月9日,全市16个区共约4.5万养老顾问、“老伙伴计划”志愿者等积极跨前、热心奉献,已累计为全市约35万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

关照残疾群体特殊需求

受疫情影响,上海市部分“希望之家”脊髓损伤人士反映,原本定期采购送货上门的失禁人群使用的纸尿裤等护理用品,一度出现断货和备用不足情况。一场视频工作会议第一时间在市残联召开,收集统计各区断供情况后,紧急联系市商务委申请配送生活物资车辆通行证,在各区残联协调下,产品供应商陆续将护理用品送到残疾人手中,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疫情之下,残疾群体的特殊需求进一步凸显,如何解决他们的困难,考验着疫情防控的精细化程度。近期,聚焦残疾人不同阶段的生活需求等,市残联先后制定实施了12项防控通知要求或工作提示,并与卫健委、民政等单位加强协调,建立起直报沟通渠道,及时解决疫情之下的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精准排摸需求,各基层残联组织与属地残疾人,尤其一户多残、以老养残、孤残、重残、独自生活无人照料残疾人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建立了疫情期间经常性联系,方便及时掌握其生活情况。聚焦低保低收入家庭、急症重病患者等“特殊中的特殊”,市残联形成辖区内重点关注人员名单,并分发至街道、镇(乡)党委政府,建立健全相应的关心关爱机制。

为帮助残疾群体解决生活困难,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极发挥济困助残作用,动员爱心企业捐款捐物,4月8日,由上海喜士多便利连锁有限公司捐赠的1000多盒明治980毫升鲜牛奶送到悦苗残疾人寄养院,后续还将送到上海市部分社区的重残、一户多残家庭的残疾人。目前,基金会还在联系企业捐赠一批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提供给奋战在一线的残疾人工作者。

记者了解到,为及时响应残疾人需求,根据市残联相关规定,凡涉及防疫工作的残疾人诉求,按“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第一时间交属地办理、第一时间向信访人反馈”的原则办理,对残疾人来电来信采取“先行办理、后补工单”的办法,保证处置效率。市残联向社会公布24小时信访咨询电话12385、63211941,在全市封控中安排专人坚持落实全天候值守。

与此同时,市残联部署各区残联建立并向社会公布24小时值守的信访咨询电话,公布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手语视频电话,方便听语残疾人求助。全市残联还建立起“一小时”残疾人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凡是辖区内的残疾人因新冠肺炎确诊等原因被隔离的,各区残联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协调力量帮助解决困难,并在1小时内报告市残联。

市残联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新冠肺炎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中的残疾人在隔离救治中遭遇沟通、照料等困难的预判,抓紧制定工作预案或工作指引,同时,加强与属地党委政府、电商平台等沟通协商,加大对残疾人主副食品、必要药品、辅助器具等保供保障力度,确保残疾人基本生活等。

为特困家庭提供更多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各区进一步加大“政策找人”力度,依托社区救助顾问以及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楼组长、网格员、志愿者、邻里等多种力量,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基本需求,尤其是对家庭成员有确诊或无症状患者的,要求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工作。

在虹口区,3月11日起启动线上电话问询排摸,工作人员网格化对口联系各街道,全覆盖排摸各街道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重点排摸困难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助力忙于疫情防控的居委会发挥包户组作用,与困难人员保持电话密切联系,多沟通、多安慰、多关心,为困难人员排忧解难;在黄浦区,各街道主动排摸辖区内重点对象的生活情况,区民政局接报后,对散居孤儿、困境儿童、特困供养、重残无业等人员统一采购配送农副食品及必要的生活用品“一次接报、配送三天”,形成覆盖全区的困难群众生活物资应急保障网。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对因疫情影响造成基本生活临时出现困难的群众,明确由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及时核实情况,给予临时救助;对家庭成员有确诊或无症状患者的,根据需要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对其他生活困难的患者,及时启动临时救助,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对因疫情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因封控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等,明确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或其他帮扶。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市区救助管理站已累计救助1872人次。

疫情期间,对特困家庭来说,生活资金保障问题更为突出。为做好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相关部门及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截至3月底,上海市共有低保对象16.89万人,特困供养人员0.47万人,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1568人次,临时救助4700人次,共发放救助资金6.40亿元。

此外,上海已实施粮油帮困31.04万人次,为困难群众中的老、弱、病、残人员提供油、米、糖等实物,支出资金2073.82万元,针对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对象等发放一次性补贴。

为重症患者紧急提供临时帮扶

上海疫情近期持续高位运行,疫情期间重病患者如何托底?

记者从上海市红十字会获悉,根据市领导指示和市委办公厅通知精神,市红十字会经研究,拟把“红十字千万人帮万家”救助对象中的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失智特困老人等重症患者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计划积极筹措资金,为他们紧急提供临时的帮扶,以保障他们的日常基本需求。

为做好上述人群的帮扶工作,上海市红十字会已开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项目”捐赠通道,详细内容可登录上海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http://www.redcross-sha.org.cn)查询。捐赠热线:021-55359999。


肯德基团购致阳性?有卧底播毒?

真相来了


肯德基团购导致居民感染阳性?逐一回访订单,未发现网传现象


4月13日,有数段主题为“不要团购”的聊天记录在圈群传播。较早的聊天记录称,祝桥千汇三村团购了肯德基,配送上门后,有55户居民感染阳性。此后,相关谣言还衍生出不同版本,涉及浦东三林等地。不少网友对以上信息将信将疑,希望上海辟谣平台求证。

因初始聊天记录中提及了祝桥镇千汇苑三村,上海辟谣平台联系到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缪光明,他表示网传信息不实:


肯德基表示:



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还表示:


“有卧底”在上海楼宇里“播毒”?原视频作者:是在环境采样


近日,微信圈群流传一则短视频,一名身着防护服人员用棉签棒在走廊多个区域进行涂抹动作。圈群聊天记录显示,有人认为是“有卧底”把阳性抗原采样棒涂抹在走廊“播毒”。也有网民截图反驳,认为是工作人员在环境采样,有将棉签头在试管里掰断的细节。

上海辟谣平台搜索了短视频标记的账号,视频发布者已经更新视频并主动澄清:


视频发布者坐标为湖北武汉。在回复网民时,他表示:



七大注意事项看过来!

志愿者做“大白”有哪些要点?


众多志愿者穿着防护服,在上海各个社区从事核酸检测、搬运物资等工作。这些充满爱心的“大白”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特别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非常强,就更需要严加防范、安全操作。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临床微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王敬华、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徐刚给出了详实的专家意见。


王敬华表示,志愿者在进入采样现场前,就要穿戴好全套个人防护用品。在变身“大白”过程中,志愿者要注意7个事项



一、穿戴好口罩后,及时检查口罩的密闭性和带子是否牢固。检测是否规范穿戴时,可压住口罩边缘,呼气时,口罩很快鼓起,周边很少漏气;吸气时,气体主要从口鼻部而不是从侧面进入,口罩中间凹陷。


二、穿戴防护面屏前,不要忘记撕掉面屏保护膜,以免保护膜影响面屏清晰度,让人不自主地擦拭或揉眼睛,增加感染风险。


三、戴手套前,先检查手套是否完整。如要自检手套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可向手套灌入气体,封紧手套口,挤压时应不会漏气。


四、选择型号大小适宜的防护服或隔离衣,隔离衣领口带子和束腰不宜太紧。穿好后,要保证身体运动不受限制,并能有效遮挡和保护贴身衣物,防止系带发生断裂


五、全套防护用品的穿戴要有层次感,外层压住内层,特别要注意连接处,如袖口、衣领和靴套处。头发应全部塞进内层帽子里,不露出来


六、工作中,要全程保持三级防护的完整性。保护屏障不完整时,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造成传播或感染。如发现防护用品破损或被样本、飞沫污染,应及时更换。


七、戴口罩工作满4小时后,应主动更换口罩,因为长时间呼吸的气体会浸湿口罩,使防护效果明显下降。工作时如因出汗等导致口鼻部湿透,也应及时更换口罩。


12罐可乐换出一个小超市!

上海一业主“以物换物”火了


近日,上海人宅家抗疫,为生活注入些许慰藉的碳酸饮料成为不少人眼里的珍贵物资。段子手们戏称:可口可乐是食物链顶端的硬通货,可以换万物。


一箱可口可乐究竟能换到什么?


最近,上海浦东某小区的实测结果让网友直呼太暖太可爱了!


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编辑 何羽茜 责任编辑:张新燕 校对:栾梦


4月11日晚,上海浦东某小区内一位业主孙先生,主动拿出了12瓶可乐,放在楼栋大堂共享给邻居。随后几日,这12瓶可乐开启了一场“以物换物”的奇妙之旅。



第一个下楼的是邻居肖先生,他拿走了可乐,留下了一罐辣酱,并在微信群里留言:我拿了一瓶辣酱换走一瓶可乐。随后,邻居毛先生又带来一瓶牛奶换走了一罐可乐,并留言:奶换可乐,大家注意营养均衡。



很快,一场无偿的可乐分享,变成了暖心的接龙置换游戏。有人贡献了蔬菜,有人拿出了肉类,有人翻出小朋友的盲盒玩具,还有人提供了小狗的纸尿裤……


物资越换越多!




据业主孙先生介绍,自己当时看到微信群里有邻居很想喝可乐,就搬了一箱下去,没想到一个无心之举,在邻居们的爱心接力下,开出了一家“小超市”。


不少热心邻居还干脆搬来置物架,将“小超市”精心打理分成生鲜、干货、日用、饮料等多个区域,供需要的人随时取用。



这段特别的“可乐换万物”体验被传到网络上后,收获30余万网友点赞!



有网友说这就是“在疫情的缝隙中寻找爱”“以物易物,以爱换爱”“疫情中的一些小确幸”

还有网友感叹“疫情下的善意显得格外温暖”“大家都好暖好可爱,希望一切好起来”

另据邻居谭先生介绍,他们所在的小区属于防范区,随着物资生活的购买逐渐便利,大家手中的囤货越来越多,交换的物资种类也就越来越丰富了。置换可乐时,业主们也在微信群里号召无接触置换,即换即走,避免聚集。
“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一名业主在微信群里用元结的诗,记录下了这段特殊时期邻里间的暖心情谊。


上海联交所央企业务上海(长三角)总部

青年员工现场坚守的一天



(来源:综合自本报、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上观新闻报道)


策划:刘冬赋、张伟弟、闵卫国

统筹:林艳兴   记者:宋薇萍、严曦梦

编辑:王晓峰   责编:邵子怡、孟妹

视频:杨升、黄昊苏(实习)   制片:张骄

校对:孙洁华   制作:季宇亮   图编:张大伟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上海:2573+25146!谣言又起,官方辟谣!WHO:新冠疫情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华社:困难时刻,信心堪比黄金!


俄制裁398名美众议员!拜登批准对乌新军援,包括大炮直升机!纽约地铁枪击案嫌疑人被拘。美股反弹!加拿大央行升息0.5%


上证早知道│居家隔离防控要求发布!适时降准,鼓励银行拨备率下调!上海临港购房门槛降低!煤炭业绩猛增!该省天然气消费将增六成!


加盟仅一年,任泽平确认离职!“编外首席”将退出历史舞台……


曾因“太土豪”而被吐槽为“最丑建筑”,如今这个广州地标建筑要被卖了!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